先用一張兩年前來香港拍的照片當開場。
香港,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個有趣的地方,離台灣不到兩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擁擠急促的城市,除了逛街買東西吃美食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值得回味的地方,一個週末來回也就夠了,至多四天。
(香港滿街的茶餐廳,進來喝杯香滑奶茶或是鴛鴦,配個菠蘿油什麼的,非常日常的地方,也是紓解這城市過於急速步調的小空間。)
(怪物巨廈在這彈丸之地總是稀鬆平常)
擁擠、步調快,是我一直以來對香港的印象,十年前來香港在街上走著總覺得寸步難行,每個人都在急忙追趕著什麼似的,在餐廳吃飯也不是太愉快的感受,排隊等了很久,卻不能悠閒地坐下來和朋友一邊聊天一面品嘗美食,餐廳都像用扔的似地上桌,一吃完就有服務生來整理桌面好像一刻也不想讓我們多逗留。
(香港很容易見到的風景)
(每張招牌都像森林的樹,拼了命要爭取更多的光,低頭疾行旅客的那一絲目光)
那次香港行唯一的好印象就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不太記得我們是從什麼方向走過來的,只記得走了好幾條擁擠的街道,穿過了百貨公司的大廳,最後一扇門推開,站上了岸邊的星光大道,百萬夜景映入眼簾,除了讚嘆,也不曉得還能用上什麼形容詞了。
不過當去過的地方稍微多了之後就能體會到,每座城市其實都有他不同的個性,以及吸引人的魅力之處,只看自己能不能去發現這些美好。香港,兩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承載了滿清帝國、大英帝國,以至於中國這麼多歷史文化的累積與爆炸性的成長,新與舊的共存與各種多元文化的交會造就了這地方獨一無二的特色。
(高聳入天的摩天大樓林立,撐起了香港亞洲四小龍乃至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環夜景,香港先進的代表景色之一)
走過的國家漸漸多了之後,就漸漸能學習到包容與理解。每一座城市興盛與衰落都有屬於他的故事,能理解這些歷史的堆積,就能懂得包容現在的光明面與陰暗面,也因此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發現自己正在探索的美好。
(擁擠的城市,造就香港與眾不同的風景)
傳統市場,是我每次出國都喜歡去走走的地方。這裡也許會有些髒亂,聚集的人們也可能稍微複雜一些,但在這些地方,更有可能去看見當地人真正生活的樣貌。
(春秧街電車市場,叮噹車就直直穿過市場中間,人們卻都老神在在的就走在軌道上頭)
(渣華道街市及熟食中心一景)
(花園街市的日與夜)
(廟街市集旁的城隍廟,就在天后廟隔壁)
香港除了維港、中環、太平山這些世界級的都會景點,或是廟街、女人街、春秧街等傳統街市外,近年instagram以及facebook這些社群網站的興盛也帶動了香港一些新興景點竄紅,大多都隱身在街角巷弄之中的小品類景點,但若是慕名前去,可能會被旁邊等著拍照的人群嚇到就是。
(近年來在IG上非常火紅的壁畫街,完全不可能找到沒人的空檔按快門)
(九龍公園旁的階梯,剛好有藝術家正在作畫)
(元創方,一個類似台北松菸的文創商店,聚集了許多各有特色的店舖)
(每個角落都可以是文青們發揮創作的地方)
除了人們旅港常去的九龍尖沙咀,還有港島一帶之外,這趟因為總共待了五天時間上稍微寬鬆一些,原本有計劃要去比較郊區的地方走走,可惜天氣不甚好,最後只選擇了機場附近的大澳漁村。
(這場景似乎常出現在香港的電影中,感覺特別適合警匪追逐槍戰的戲)
從港島或九龍搭地鐵出發,到東涌站下車,再轉搭巴士大約三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直接到大澳漁村了。
(街上有很多賣海味的小店)
漁村市場附近的一片彩繪牆,大部份遊客都在這個小廣場外邊逛街
朝遠離巴士站的方向緩緩散步大約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安靜又傳統的水上小村落,這裡家家戶戶都住在水面上的棚屋。
(曬魚乾)
(偶而會出現一些視覺上有些違和的畫面)
(或是假裝自己是文青的自拍場景)
離市區其實不遠的小鎮,感覺有點像台北的淡水小鎮,同樣地在靠近車站的地方觀光客會非常多,但只要多花一點時間走走就有種進入桃花源般來到一個遺世獨立的村莊的感覺。
(入夜後小鎮顯得更加寧靜)
雖然花了五天待在香港,但發現真的想去的地方還是都沒去到,遊記的最後就用香港必拍景點太平山作結好了,只是這次沒花錢上凌霄閣,選擇了旁邊的一條小徑叫做盧吉道,路上有幾段視野非常開闊,是個不用花錢的賞夜景名所。
前往太平山頂的路,山頂纜車大排長龍而小巴又班班客滿,最後只好叫Uber上山了
太平山巔凌霄閣,來香港的觀光客幾乎都會上去,但事後發現其實不如去盧吉道
從盧吉道觀景台遠眺香港維多利亞港
天際100大樓因為迎著西面,即使天色已暗,但大樓的玻璃鏡面依然閃耀著西方殘留的色彩,相當美麗。
所謂的百萬夜景